24小时咨询服务:400-059-6665
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、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、民建四川省委指导,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、中国行为法学会诉源治理研究基地主办,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承办的“2022川渝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”在成都举行。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,省知识产权中心主任谢商华,省高院副院长刘楠、成都中院院长郭彦出席研讨会并致辞。中国行为法学会、重庆高院相关领导参加研讨会。
研讨会重点内容
会议聚焦“不正当竞争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”主题,围绕“平台事前屏蔽措施及惩罚性赔偿责任”“网络爬虫爬取数据违法性问题”“不正当竞争理论与实务”等热点问题发表主旨演讲。
江必新强调,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结合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(2021-2035年)》要求,总结四川知识产权保护经验,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“五化”。他指出,要通过保护对象的类型化,机构、人员、技术的专业化,审查、裁判的客观化,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精准化。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体系,关注立法、政策、规则、标准的一致性,注重立法、执法、司法、守法的协调性,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化。宏观上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,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服务,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;中观上要鼓励知识产权的流转和运用;微观上要解决知识产权争议举证难、周期长、赔偿低、标准异、效率低、成本高等问题,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效能化。要抓住知识产权保护中仲裁、调解、行业自律、诚信建设等关键节点,对知识产权进行全方位、全领域、全链条、全要素、全周期保护,高质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,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体化。要创新保护体制、方法和措施,充分利用好科学技术手段,挖掘智能保护措施的应用潜力;正确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中涉及的政府与市场、国内与国际、数量与质量、合目的性与合法性、公权力保护与自我保护、保护与运用等重大关系,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智慧化。
谢商华指出,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,是全链条的保护。为实现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提出的“完善区域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”目标,川渝两地知识产权部门在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、共推知识产权运营大市场、共筑专利快速预审大领域、共享知识产权服务大平台、共培知识产权人才大队伍、共促知识产权发展大协同等六个方面深化合作,取得许多务实成果。但川渝两地知识产权权利人当前仍然存在维权“周期长、举证难、成本高、赔偿低”等问题,亟待两地建立“联动协作、快速协同”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,建立健全公安、法院、检察院、海关、知识产权部门、律政公证、仲裁等常态化联系机制,开展“一张网”、“一站式”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。下一步,川渝两地知识产权部门将加强沟通协作,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领域社会共治的格局,实现知识产权全链条的有效保护。